我要買車

圓夢 1965 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 Alloy

發布時間:2016-02-16  瀏覽次數:242

Alfa Romeo Giulietta、Ferrari 250 GTO、Ferrari 250 Testa Rossa、250 SWB…這些全世界車迷們耳熟能詳的義大利經典車款全都有個共通點,他們全都是1950年代末期加入Ferrari陣營的工程大師,Giotto Bizzarrini經手開發的經典名車,然而真正讓Bizzarrini名留千古的並不是這些掛著義大利知名品牌的艷麗車款,而是這位偉大工程師離開Ferrari之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代表作 ─ 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 Alloy。 

MO13_r175_07

1961年十一月,由Ferrari銷售經理Gerolamo Gardini、研發部門首席工程師Giotto Bizzarrini領頭的〝大出走〞事件後,Bizzarini成立了專屬的諮詢公司─Autostar,並以此接收各種性能車開發與設計案件,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為他最早客戶Count Giovanni Volpi所開發,以250 SWB為基礎加上自行研發空氣力學系統的Ferrari 250 GT SWB Breadvan,此外Bizzarini替Ferruccio Lamborghini設計的3.5L V12引擎以及ASA 1000 GT開發工程,也讓這位天才工程師在離開Ferrari之後再次建立起自己的知名度。

MO13_r175_08

利落的車身線條結合了Bertone以及Giugiaro兩家知名設計品牌特色以及Bizzarrini精心調整的空氣力學工程。 

在與Autostar關係最密切的客戶中,知名的汽車迷Renzo Rivolta,曾委託Iso汽車公司打造一輛有著可靠性能並以Rivolta命名的GT跑車,而Renzo也委託Bizzarrini擔任工程技術顧問,開發Rivolta GT複雜的2+2底盤,在這輛搭載了Chevrolet Corvette引擎及變速箱的四人座Iso Rivolta GT於1963年上市後,Iso也緊接著用這組嚴謹的底盤結構衍生出全新的兩人座跑車,那就是後來Bizzarrini 5300 GT Srada的基礎 ─ Iso Grifo。 

MO13_r175_10

配備短軸運動版Rivolta底盤的Grifo除了搭載了與Rivolta相同的Corvette V8動力系統之外,流線且充滿運動風格的車身輪廓融合了Bertone與Giugiaro兩家知名車體設計品牌之長,在空氣力學設定部分更是在過經Bizzarrini的精心調校 ,這件號稱Bizzarrini自250 GTO以來最棒的空氣力學設計作品,在1963年發表前已未演先轟動,依Brizzarini本人說法,〝Iso Grifo在空氣力學設定各方面都比250 GTO更加優異,不但250 GTO些微小瑕疵在Grifo身上都得到了解答,前中置引擎設定也讓Grifo擁有比250 GTO更優秀的車身重量比,此車在賽道上將會有超越250 GTO的表現。〞Bizzarrini的自信並非空口白說,在新車發表後18個月,Bizzarrini就在Iso同意下將競技版Grifo A3/C升級廠車化,並以此贏得了1964年Le Mans GT組冠軍,隔年更以時速304公里的最高速記錄蟬聯1965年GT組冠軍寶座;然而1965年夏天,由於對衍生車型開發方向的意見分歧,Bizzarrini與Rivolta的合作關係因此畫上句點,而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也在這時候於Autostar工作室中誕生。

MO13_r175_22

雖然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表面看起來像一輛普通的街車,內裡卻是一輛充滿競爭性格且性能超群的賽車,在特製的升級版Grifo底盤上,裝上了模組式車體骨架以及輕量化鋁製車身,組成幾近完美的車身重量比,提供5300 GT Strada極佳的操控性能與不可思議的駕駛樂趣,可搾出驚人的最高420匹馬力的Chevrolet V8引擎在輕量化車體加持下,Bizzarrini 5300 GT號稱擁有輕鬆直上時速288公里的超強實力,而這輛號稱當時地表最強的GT跑車還在測試階段就受到許多層峰級買家的關切,其中甚至有Ferrari的忠實顧客因為自己的275 GTB在高速公路上被測試中的5300 GT Strada以驚人加速超車,而為他超群性能與低調優雅的輪廓給吸引,馬上找到Bizzarrini並傳達下單的意願;

雖然上述情境在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發表後可說是屢見不鮮,然而5300 GT Strada所有車型加上Bizzarrini特製的Iso Grifo A3s,以及約70輛搭載了Alloy合金車體的特殊車型,卻僅有不到149輛的稀有產量,因為銷售策略失敗以及找不到可靠的車體廠等原因,這款集結了Bizzarrini最高心血的GT跑車最終只生產了短短六年就漸漸淡出汽車世界。  

MO13_r175_17

這輛底盤編號IA3 0234的1965 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 Alloy在1960到70年代間流連於如Auto Italiana等各大汽車雜誌內頁,在1966年義大利的Quattroruote雜誌的試車報導中也記錄了此車當時的詳細性能表現,0到160公里加速僅需13.7秒,最高極速則有時速257公里的表現,另外Quattroruote對5300 GT Strada精準的操控更是給予了極高評價;

1970年,美國知名的企業家兼媒體大亨,同時也是Interscope Racing車隊老闆的Ted Field成為了0234的主人,1974年0234易手到洛杉磯的Barnet Bonar手中,就此在Bonar家族中保存至2003年,然而因為某些因素,繼任車主在將他完全拆解後,因不明原因將0234翻修計畫停擺,直到2012年交到新車主手中前,編號IA3 0234以大卸八塊的姿態被塵封在倉庫中數年之久,新任車主隨後將0234零散的軀體送至位於加州San Diego的Bobileff汽車公司,將這沉睡已久的經典名車回復原型,在汽車專家Gary Bobileff的巧手之下,這輛1965 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 Alloy從引擎、變速箱到經典的義大利設計外觀都回到了1965年Auto Italiana雜誌採防時的最佳狀態,Gary Bobileff甚至幫0234裝上了全新的內裝以及罕見的16.5吋Nardi方向盤,以做為此車與眾不同的標記。

MO13_r175_11

MO13_r175_12

MO13_r175_13

細膩的內裝底下隱藏的是充滿競爭性格的賽車內在極強悍的性能。

 在翻修IA3 0234時曾發生了一小段意外插曲,Gary Bobileff在編號IA3 0234的車體上發現了另一塊被覆蓋的B 0220車身編號牌,另外0234使用的雙尾燈以及前方向燈也與Iso Grifo A3/C上安裝的燈組完全相同,經過Bizzarrini專家Jack Koobs de Hartog查證,B 0220是1965年初Bizzarrini未完成的Iso Grifo A3/C之一,在Bizzarrini與Iso分道揚鑣後,此車也隨著Bizzarrini一起被運出Iso汽車公司,這半成品也在稍後改成了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發表,而在Bizzarrini開始以自己名義生產5300 GT Strada時除了與Iso Grifo A3有許共用零件(直到編號B 0233)之外,也共用了車身編碼方式,在專屬品牌車身編號未通過交通部核准之前,Bizzarrini在Iso不知情的情況下延續了自Iso時期的編號,繼續生產B 0233之後的5300 GT Strada,直到1965年11月5號交通部許可頒布後, Bizzarrini才將這些以半成品基礎生產的5300 GT Strada重新以IA3編碼重新編號,而IA3 0234身上的Grifo A3/C後尾燈及方向燈,正好來自於未完成的B 0220 Grifo A3/C,也清楚說明了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與Iso Grifo A3/C之間深厚的淵源。

 在Jack Koobs de Hartog之後,Bizzarrini相關歷史學家Winston Goodfellow也證實了IA3 0234獨特的身分,曲折身分加上1960年代媒體寵兒的加持,IA3 0234可說是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家族中最出名且見證Bizzarrini自Iso汽車獨立的代表作品,完整且經過專家認證的歷史背景、豐富的被收藏資歷、附上翻修證明的稀有Alloy車體加上Auto Italiana、Quattroruote雜誌保留完整的採訪資料,讓IA3 0234在2013年的Monterey RM Aution上以693,000美金的身價落槌成交;1961年離開Ferrari之後,Bizzarrini立志要打造一輛以自己名字命名、擁有超強性能的GT跑車,而這輛閃閃發亮的1965 Bizzarrini 5300 GT Strada Alloy正是大師達成的這偉大夢想的最佳證據。

MO13_r175_04

在Bobileff汽車公司巧手下,IA3 0234從內到外盡復舊觀,嶄新成度宛若1965年Auto Italiana雜誌採防時。 

文章出處:http://www.channel-auto.com/ai_16_11243.html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Linkedin weibo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