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S是五缸化油器的意思,雖非頂級5E車型,但115hp的最大馬力在當年也算是一員悍將。
頭燈因應美國法規為四方燈設計,但歐洲地區販售的車型則為整合式的大燈。
來自房車的儀表板清晰易讀且資訊豐富,中控台下方另有Audi傳統的三圓錶提供更多車況資訊。
1980年代初期,Audi推出全新的Audi 100,低達0.3的風阻係數創下了世界車壇的新記錄,低風阻一時之間成為了全球各車廠設計產品時最熱衷的追求目標,而在此之前,其實Audi才剛以四輪傳動科技震撼車壇而已。
1970年代時,德國車壇的兩大高級品牌M.Benz及BMW皆已尋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和品牌風格,唯獨剛加入VAG不久的Audi尚在摸索如何在高級車市場站穩腳步,因此全面展開大量融合VAG血統的全新車款,這其中也包含了主力的小型房車Audi 80車系。
為了進一步盤整競爭力,Audi決定放棄了Audi 80原有的旅行車和三廂的雙門Coupe車型,只保留傳統的四門房車,以增強競爭力,旅行車的市場由同級團的Passat Variant接替,但為了有效爭取BMW長期以來經營的這群注重運動性格的買家,三廂雙門的Coupe車型雖然終止,但卻規劃以另外的型態出現。
在1970年代中期,代號Type 81的Audi 80 B2車型開始展開研發,四門房車很快地便在1978年上市了,由當代汽車設計大師Giugiaro所設計的外型在方正中流露出氣派典雅的風格,很快地便成功受到消費者喜愛,成功接替了Audi 80 B1的市場地位,但Audi設計師的工作可沒閒著,在四門的Audi 80上市之前,接替三廂雙門Coupe的車型也展開了設計工作。
直列引擎的設計讓此車雖為前輪傳動,但卻能擁有左右等長的傳動軸,也成為了Audi長久以來的特色之一,其實一切都是為了追求更優異的操控性。
為了帶給消費者截然不同的感受,Audi決定採用雙廂斜背的新設計,新的樣式較原本的三廂設計更具運動風格,原本設計小組決定延續四門房車的大部份的內裝設計與機械結構,一方面節省成本一方面使得生產線更容易製造生產,不過當計劃發展到1977年時,有天Ferdinand Porsche的外孫Ferdinand Piech建議何不整合集團既有的資源來為新車增加更多的賣點呢?
於是當年負責傳動系統設計的工程師Jorg Bensinger便開始思索這艱鉅的任務,爭取運動化市場的不二法門一是傑出的性能,二是過人的操控性,而性能的提升相當容易,但是如何提升操控性卻牽一髮動全身,就既有的底盤及懸吊來調校固然可以將操控性提升到較高的水準,但若要大幅領先對手,還得有更突破性的方法才行。
看似掀背的設計其實行李廂蓋是獨立開啟的,和一般三廂房車相同,故此車仍屬雙門Coupe。
為了營造這款新車在市場上出類拔萃的操控性能,Jorg Bensinger決定大膽地採用四輪傳動裝置,而正好VAG多年前因應軍事需求而發展了IItis這部多功能越野車,於是以其傳動系統為基礎改良之後便輕易地將它植入了新車中,再加上來自Audi 200的Turbo引擎,一部兼具外型、性能和操控性的運動化車款就這樣有了初步的雛形,而因為傳動系統已與Type 81大相逕庭,於是開發代號也更改為Type 85。
經過了一年左右的研發,1978年原型車開始在歐洲的山區展開嚴格地測試行程,由於四輪傳動的設計使得操控性大幅領先競爭對手,這令Audi原廠大為振奮,而且由於這輛新車的機械結構許多來自現成的研發成果,因此研發過程可說相當順利,於1980的日內瓦車展,這輛新車便公諸於世,為了突顯四輪傳動的優勢,這輛車被命名為Audi Quattro,所謂的Quattro,即是義大利文「四」的意思,言簡意賅,從此Quattro也成為了Audi最著名的科技之一。
內裝設計基本上和四門房車無異,但細微處仍流露出Audi的高質感。
緊接著,Audi原廠大幅投入WRC賽事,Audi Quattro也憑藉著過人的優勢,替Audi拿下了1982及1984年兩年的車廠冠軍,1983年則由Hannu Mikkola駕駛Audi Quattro獲得了駕駛個人冠軍,1984年Audi不僅奪下車廠冠軍的榮銜,雙料冠軍的加持更使得Audi的聲勢如日中天,Quattro更是Audi行銷上的主要優勢。
車尾設計別有一番風味,在方正的線條中展現了運動氣息。
這些美好的往事相信許多資深的車迷一定記憶猶新,只可惜當年台灣街頭可說根本見不到Audi Quattro,事實上Audi原廠也不過製造了大概8,000部左右的Audi Quattro而已,普通款式的Audi Quattro都已經成為了收藏家眼中的珍品,更別說限量生產的短軸Sport Quattro了!實際上來說,Audi Quattro應該是Audi刻意營造的一款形象神主牌,主要的銷售量還是在前輪傳動的Audi Coupe上。
雙廂斜背的設計使得此車更具運動風格,下一代的Audi Coupe也繼承了這項設計元素。
與四門房車同屬Type 81的Audi Coupe於1980年巴黎車展首度亮相,其實外型上和Audi Quattro差異不大,車頭一樣來自於Audi 80/90,而內裝儀表板等設計也是和房車共用的,這意謂著消費者不需要支付較高額的代價,也能買到類似Audi Quattro的外型。
桶形跑車式座椅包覆性極佳且坐姿較低,十足的跑車架式。
行李廂因備胎的配置位置所以空間不大,但非常方正,仍具一定的實用性。
Audi Coupe採用前輪傳動的設計,操控性上自然無法與四輪傳動的Quattro相比,但是仍舊保有一定的水準,這點無庸置疑,而在性能上,Audi Coupe配置了1.6/1.8L四缸或是2.2/2.3L五缸引擎,而在命名上,四缸的稱為Audi Coupe GL,五缸的車款性能較佳,稱為Audi Coupe GT,而因應某些市場的獨特需求,GT款式甚至也有少數搭載Quattro傳動系統的車型。
新車至今未曾更換的鋁合金輪圈古樸而可愛。
導入台灣市場的Audi Coupe從1.6L四缸的GL到五缸的GT皆有,其中性能最佳的是2.2L噴射供油的Audi Coupe GT 5E,這次採訪到的這部則是2.0L五缸化油器引擎的5S車型,最大馬力可達115匹,這在當年也屬於高性能轎跑車了,而車價也高達117.5萬,大抵和BMW E28 520是差不多的價位,是相當高級的車子,更何況在保守的年代,花大錢買車幾乎都以能彰顯身分地位又氣派大方的四門房車為首選,願意花大錢買一部雙門跑車的人可說少之又少。
這部長期以來都停在西門町洛陽停車場的Audi Coupe GT 5S可說許多台北車迷的共同回憶之一,只要去西門町洛陽停車場停車時,都一定會看到這部車,某天小七偶然間收到一封訊息,原來是車主的兒子擔心車主年紀漸大,開車上路實在危險,因此想找一位伯樂繼續照顧這輛從新車至今保存完善的稀有車,也因而促成了這次難得的採訪,如果您有意願收藏,可來訊本站代為轉達。
售價(萬元) |
117.5/120(當時報價) |
引擎型式 | L5 SOHC 8V |
排氣量(c.c.) | 1921 |
壓縮比 |
10.0:1 |
最大馬力(hp) | 115/5900 |
最大扭力(kgm) | 15.7/3700 |
全長(mm) | 4350 |
全寬(mm) | 1680 |
全高(mm) | 1380 |
軸距(mm) | 2540 |
車重(kg) | 1020 |
前煞車 | 碟煞 |
後煞車 | 碟煞 |
前懸吊 | 麥花臣 |
後懸吊 | 拖曳臂 |
輪胎尺碼 | 175/70R13 |
引擎位置 | 前置 |
傳動方式 | 前輪驅動 |
變速系統 | 五速手排/三速自排 |
0-100km/h(秒) |
10.2 |
極速(km/h) |
183 |
文章出處:http://www.channel-auto.com/article_index.php?sid=86&aid=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