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7月20日Tesla台灣官網截圖。
上圖為8月30日之Tesla台灣官網截圖。業者不但加了輔助二字,甚至還將Autopilot英文拿掉。
筆者先講個十多年前的車壇老笑話,話說微軟老闆比爾蓋茲與通用汽車老闆華格納在聊天,比爾蓋茲說你該學學我,我家微軟系統三個月便推陳出新還可再升級,你們最汽車卻要等個三、五年才能改款,速度實在太慢了!華格納此時冷冷笑說,我家汽車的確沒有辦法能像你在三五個月便升級更新,但是我們家的汽車不會動不動就來個Bug甚至還當機!
這笑話雖有點冷,但也道出當時矽谷和底特律這兩個代表截然不同的產業和不同世代對事物的看法。只是到了今天,汽車已不再是純然完全機械控制的機器而已,有更大的部分都是依賴電子科技油其是電腦以及許多感知器。汽車安全的重點從昔日重視的車輛被動碰撞移轉到主動避免危險,希望把碰撞機率降到零,並將汽車終極發展目標放在自動駕駛。只是車廠當講到自動駕駛時,幾乎每家都說要2020年才會成熟,唯獨Tesla這個2003年創立的年輕車廠,早早在去年便將所謂Autopilot的半主動系統推出到市場,放到市場要價7萬美元起跳的Model S上,許多國外車主買了該車到公路上炫耀,感受其在道路上自行駕駛,甚至還能自動變換車道的性能。
Tesla的Autopilot在市場上固然搶了個機先,將所有車廠都打趴在地上,但是今年5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個致死車禍,告訴大家Autopilot絕對不是萬無一失,不出事還好,出起事來就是賠上一條性命。筆者對此不得不說,相較於電腦3C產業,汽車這行業是個100年以上的傳統行業,兩者文化特性大不同,規模越大的車廠越清楚汽車不是開玩笑的東西,出任何狀況都是要負責任的,即便有些事情可以話說得滿滿,不過若是牽扯到車輛人身安全者,普遍大車廠都不敢等閒視之。
也就因為安全是汽車諸多項目中的重中之重,許多車廠在講到跟安全相關的事物時,用字遣詞便相對保守。更何況車子賣到世界各地,若是沒有適當的說明,可能會造成消費者的誤解,像Tesla之前在台灣官網的Autopilot中文解釋上,直接翻譯為「自動駕駛」,殊不知這會造成許多民眾和消費者的誤解,以為Tesla的Autopilot真的可以放手,完全能靠它自動行駛。至於在對岸的中國大陸,更是僅以Autopilot來稱之。這樣的態度凸顯出Tesla於消費者在行車安全上的輕忽與草率,並與其標榜安全的Autopilot形成巨大的反諷。
雖然Tesla目前已修正了Autopilot的說明,但是看看Tesla的台灣官網,在其自動輔助駕駛項目說明文中最下面還有一行寫著「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將隨著軟體更新而逐步完善。」的字句,還真是讓人看了啼笑皆非,果真印證了Tesla把汽車當成一部電腦或是一台智慧手機,這難道現在車上的功能還未臻完善嗎?假如未臻完善,為何又要急著推出呢?講到這裡,看看Tesla的創辦人Elon Musk固然是如此聰明絕頂,又是跨足汽車、又是涉獵太空、電力等產業,他窮近一切數據說明Tesla Autopilot有多麼安全,行駛2.08億公里才發生死亡意外,比全球汽柴油車行駛9600萬公里強上許多等等。但是話說回來,後者車廠不會跟車主說你的汽車會自動駕駛,更何況人命只有一條,人死不能復生,奉勸Elon Musk還是把Tesla Autopilot好好搞定再說吧,畢竟這可不是手機APP,要讓消費者去做你的白老鼠。
文章出處:http://tw.iscarmg.com/index.php/hottest/hot-talk/41566-davidtopic-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