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汽車產業政策「菲律賓化」,放任進口車豪奪車市半壁江山,阻斷全球第二大汽車廠-福斯(Volkswagen)汽車來台設廠造車之路。福斯汽車公司執行副總裁蘇偉銘昨(19)日直言,台灣目前的政策,不太支持汽車廠在國內生產汽車,福斯已暫緩汽車國產化的計畫。
不過蘇偉銘也表達,若政府政策有所調整,加上ECFA談判能有更進一步的成果(如整車納入兩岸免關稅範圍),時機與政策都對了,福斯自然會重啟汽車國產化的評估作業。蘇偉銘昨天專程來台,出席福斯集團台灣子公司-奧迪福斯汽車公司所舉辦的「福斯之夜」活動,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
其實福斯來台成立子公司最早的規畫,是要在台灣設廠,或是透過委託代工的方式,在台組裝汽車。蘇偉銘表示,早從1.5∼2年前,福斯就開始針對台灣市場進行分析,但結果發現,國家政策、兩岸ECFA推展等兩大要件,均不利國產化計畫推展。他直言,台灣國家產業政策,不太支持(車商)在國內生產(汽車);放眼整個東南亞地區,除了台灣,就只有菲律賓是這樣。
蘇偉銘表示,去年台灣整體新車銷量成長12%,其中進口車銷量增幅達22%,遠高於總市場,也因此使進口車銷售市占率來到34%的新高。他認為,如果政策繼續不改,進口車市占率在很快的時間內,就會突破40%。
蘇偉銘一針見血地點出進口車鯨吞台灣車市,國產車的生存空間遭嚴重壓縮的殘酷現實。
國內車廠表示,放眼東南亞各國、大陸,對於進口車設有高關稅等保護壁壘,反觀台灣自2002年加入WTO後,進口車關稅調降至剩17.5%,等於門戶洞開,加上取消自製率獎勵投資抵減等誘因,使國產車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
加上經歷前幾年國內車市萎縮,許多國產車都面臨經濟規模不足的壓力,紛紛黯然停產、改自國外進口取代;國產車的自製率大幅減少,零件仰賴進口的比例逐漸提升下,造成國產車成本大幅上揚的惡性循環,與進口車的價差大幅拉近,連最後的成本價格優勢都不復,造成國產車在市場上節節敗退,只能眼睜睜看著進口車巧取豪奪。
更令車廠傻眼的,是進口零件關稅沒有跟著整車調降,政府單位的怠惰,造成目前進口整車與進口零件稅率零差距,國產車成本甚至比進口車還高的怪象,讓不少車廠直呼:「乾脆工廠收起來,賣進口車就好了!」
車商疾呼,汽車是火車頭工業,一但台灣汽車工業消失,不僅將造成上萬人失業,更會連累上下游數十萬相關從業人員,連初來乍到的外國車商都看到問題,國內車廠質疑,為何只有台灣政府看不到?
文章出處:https://tw.news.yahoo.com/%E6%B1%BD%E8%BB%8A%E6%A5%AD%E8%8F%B2%E5%BE%8B%E8%B3%93%E5%8C%96-%E7%A6%8F%E6%96%AF%E4%BE%86%E5%8F%B0%E8%A8%AD%E5%BB%A0%E5%96%8A%E5%8D%A1-215033688--finan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