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情形就好像夠水準的腕錶,只要能熬過時間洪流的沖洗,在歷經一定的時間之後,價格線就會進行反彈,會由下滑變為上升。
當然大多數人有機會接觸到的作品,絕非McLaren F1、Ferrari 288 GTO或是Porsche Carrera GT這些限量,然後用膝蓋想也知道會增值的經典;即便如此,只要選對了車型,仍有可能在持有一段時間之後,以原價或甚至更高的價格出售,不但在使用過程中是白玩的,甚至還可以賺一筆錢。
若以預算有限的角度切入,Golf MK2可以算是近年的經典例子,本車在2000年代中期甚至到2010年代前期時,行情水準不過是個位數的萬元;不過到了今天,在車況具有一定水準的前提下,成交價格突破六位數幾乎是相當基本的狀況,如果真的夠漂亮的話,要衝到2字頭或以上的情形也偶爾可見,算是平價車款也能增值的明證。
Golf MK2在這幾年的價格不斷翻揚,是平價車也能增值的特殊例子。
當然最瘋狂的,還是Porsche的老911車系,以1980年代後期的911 3.2 Carrera與1990年代前期的964 3.6為例,於2000年代前中期的成交價,大多介於40~70萬元間;隨著時光流轉過了十年,這些氣冷獸的價格都已經提高許多,甚至翻了好幾倍,別說百萬還難找到車,就算是衝到200萬上下,也還是稀鬆平常。
911 3.2 Carrera於過去十年的價格是翻倍地漲,目前還是相當搶手。
要買964 3.6已經不單純是價格問題,而在於能否搶到車。
相近的例子,還有BMW E30 M3,本車在2000年代中期,也不過就是50~60萬的水準,然而到了近幾年,市場搶車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只要有出售消息傳出,立刻可以吸引一票車迷追逐,要價破200萬的例子也是所在多有(實際狀況視細部型號而異)。
「值得嗎?」這是一個相當值得深思的問題,畢竟現在約略100萬,就可買到外觀還不錯的Porsche 996車型,只要把它改上雙圓燈,開出去還是能吸引到許多目光;在這樣的情形下,是否真的有必要花更多的錢,去買性能表現、保養需求條件都更艱困的老車?這在不同車迷眼中,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相較之下,花費較少的錢,還能買到相對年輕的996車型,也是部份車迷的選擇。
除了歐洲車之外,90年代日系天王包括Supra、NSX與RX-7等車,在近十年也都有相當幅度的增值,入手的最好時機都已經過去。
Toyota Supra曾經在2000年代被改掉了很多台,現存的美車已越來越少,價格自然也很硬。
價格一直是Honda NSX的話題,未來想要等第一代車型降價的機會,已經趨近於零。
至於要怎麼挑選具有反彈潛力的車款,除了品牌之外,包含性能、稀有度、經典性與品質穩定性,都是相當值得考量的因子;即便如此,要光靠客觀挑車還是相當不容易,也因此主觀的「品味」與「對車的愛」,也左右著選車的成敗性。
純就性能與價格比例而言,在前幾年曾一度跌到6字頭上下的E36 M3 3.2,於近期則似乎開始有了反彈現象,市場報價呈現緩慢提高的趨勢;由於本車的動態表現相當強勢,再怎麼想也很難跌到三或四十萬的層次(正牌車),因此就算未來沒有增值,再下探的幅度也很有限。
雖然BMW E36 M3的產能較多、外觀獨特性也不算很強,但憑藉著優勢性能,車價還是能保有一定水準。
另一方面,諸如Mercedes-Benz的S203 C-Class Estate、BMW E46 3 Series Touring這類旅行車款,也都因為價格在可接受度內,目前又有越來越受歡迎的趨勢,因此在未來十年的行情都會有一定水準,也是相對值得下手的車款。
由於旅行車風潮在近期還沒有退燒跡象,因此若能以中低價格入主質優況好的車型,未來也仍有保值或微幅漲價潛力。
當然像Nissan R35 GT-R這類可預見將成經典的作品,也有高度可能在未來出現價格翻轉的情形,只不過中古價格目前還多在3字頭百萬的本車,還是處於中檔狀態,而究竟要在甚麼時機下手,才能最接近反彈線,除了要對車有愛、瞭解市場之外,還不免要有幾分運氣支撐。
Nissan R35 GT-R的性能驚人,雖然目前的價格看來似乎還有下探空間,但支撐反彈線也被預期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