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買車

轉戰F1 -只要對世界最頂尖車輛競技賽事F1稍有涉獵者,沒有人不清楚McLaren的威名...

瀏覽次數:340

事實上,扣除掉幾乎等同於F1代名詞的Ferrari外,McLaren不僅歷史最悠久,同時也是20世紀下半戰功最彪炳的一支賽道勁旅。

如今,McLaren最新的市售車款MP4-12C於全球頂尖跑車市場炙手可熱,在台灣以代理超跑品牌聞名的永三汽車也於日前正式宣布引進此一品牌,並在四月起陸續開始交車,值此時,回顧McLaren的品牌歷史不僅應景,而且更可清楚知悉這支鐵血雄師的輝煌歷史;專精於賽道與速度的英國車廠可不少,不過若要論及為追求極限速度與終極成就而生的品牌,眼前非McLaren莫屬!

McLaren創立至今都是充滿活力的速度代名詞,無論是在各賽事創造出一段又一段的神話,或是將最新的科技運用在車輛上,又或是把賽道專屬下放到公路等,豐富了世人對賽車的憧憬與想像。

IMG_2349

源起

1937年,創辦人Bruce McLaren生於紐西蘭,1958年在Driver to Europe計畫下來到了歐洲,先後參加了F2與F1賽事,並在22歲時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大獎賽贏家,為了進一步實現他規劃賽事與打造賽車的夢想,Bruce於1963年創辦了Bruce McLaren Motor Racing。

1

今年剛好適逢McLaren車隊成立五十週年,車隊在一月份曾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1964年,Bruce與其團隊打造了McLaren車隊第一台賽車M1A,這台戰駒也橫掃歐美各大賽事,並且為車隊爭取了24張訂單,後繼車款M1B更帶領了McLaren車隊奪得了首屆Can-Am(加拿大美國大獎賽) 冠軍,可惜在季末整體系列賽排名為第三;當時的Can-Am採用大幅改裝的美式V8引擎,車輛速度較當時的F1快上許多,非常具有可看性。

1967年起,McLaren車隊在第一車手Bruce本人與Kiwi Denny Hulme的帶領下,在Can-Am上演了一場〝Bruce & Denny Show〞,於1967年至1971年間的43場賽事當中取得了37場勝利,還包括了19場的一、二名包辦,在整個Can-Am賽事中一共獲得了43次勝利是競爭對手Porsche車隊的三倍之多,車隊實力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2

經典的McLaren橘於1968年M7A賽車上第一次出現,身後的MP4-12C以同色塗裝向其致敬。

進入F1

1965年,McLaren車隊在Can-Am發光發熱的同時,Bruce離開當時以車手身分參加的F1 Cooper車隊,打造自己的F1車輛M2B並參賽,雖然因為引擎的馬力與可靠度不足,整個賽季結束只累積了三分,但是車隊的創新傳統開始發揚至今日。

M2B的設計師Robin Herd原本從事航太工業,他將一種名為Mallite – Endgrain的材料運用在車體上,這種質輕且強度高的材料是由兩片鋁合金夾合蜂巢狀排列的木材,以類似今日包裝用紙箱的結構原理提升材料剛性。

 3

Bruce(左)不但是個傑出的車手,對於車輛的設計、製造與調校也都非常具有才華,可能與他從小在父親的汽車維修廠成長有關,且Bruce在14歲就開始參與當地的爬山賽,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Car Guy〞。

1968年,McLaren車隊第一次站上了F1的頒獎台,Bruce駕駛採用Cosworth動力的M7A賽車在比利時站獲得了優勝,這台賽車號稱當時最快的車輛,且全車採用McLaren橘色塗裝,Denny也在同年贏得了兩次的勝利,更讓車隊達成包辦F1賽事一、二名佳績的殊榮。

4

Ron Dennis可以說是McLaren車隊1980年代至今的靈魂人物,他不但對賽車團隊的經營有過人的天分,更一手將車隊轉變為熱門超跑製造商。

1970年,Bruce在試車的過程不幸身亡,所幸在Teddy Mayer的領導與Denny的支持下,車隊繼續邁向成功之路;1974年,巴西車手Emerson Fittipaldi 駕駛McLaren M23取得了車手與製造商(Constructor)的雙料冠軍,同樣的車型也在1976年讓James Hunt打敗Ferrari車隊的Niki Lauda得了車手冠軍。

5

MP4/1的單體式座艙完全由碳纖維打造,即便以今日的科技來衡量,依然不顯老態,當今的市售超跑也爭先恐後地採用,可見McLaren車隊的創新不朽且引領潮流。

在F1中興

在渦輪引擎與大型車廠加入F1後,McLaren車隊在70年代末逐漸式微,好在Ron Dennis與其Project 4 Racing車隊注入,車隊在車輛與車手方面都有一番新的風氣。

McLaren車隊資深工程師John Barnard曾參與過車隊多台賽車的設計,他首開先例將碳纖維運用在車體打造出轟動的MP4/1,並交由Hercules航空器公司生產,不僅將車體的輕量化與剛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更為F1賽事的安全性豎立新的指標。

5.1

來自McLaren的MP4/4與Honda的渦輪引擎在1988年賽季一鳴驚人,有著菸草品牌Marlboro塗裝的參賽車輛相信還是許多車迷心目中的經典。

MP4/1參賽的頭三年間,在渦輪環伺的不利條件下,依然於1981年至1983年分別獲得1、4、1次勝利,可見其車體設計過人之處,期間,車隊也網羅了退休車手Niki Lauda與法國好手 Alain Prost加入,並且在TAG總裁Mansour Ojjeh(後來也成為了車隊的股東)的奧援下獲得了新引擎;1984年賽季起,McLaren車隊在Porsche設計的V6增壓引擎TAG(Techniques ’Avant Garde)與新血的注入下再次得到了車手(Niki Lauda)與車隊冠軍,16場賽事當中贏得了12次的勝利,也刷新了車隊F1的最佳戰績。

3502208P HUNGARIAN GP

Senna雖然已不是F1車手冠軍次數的保持人,但是永遠是大家心目中的車神,或許跟當年車輛的動力、空力等限制較少,車速較快且駕駛風格較為強烈有關。

爾後,MP4/2 B問世,協助Prost分別取得1985、1986與1989年的車手冠軍,此時Mclaren車隊的聲勢可說是如日中天,但是接下來的獨角戲才是每個人記憶中1990年前後的F1。

既生瑜何生亮

1988年,兩個F1短暫卻又最為耀眼的光芒加冕了McLaren車隊:Honda開始為McLaren車隊提供引擎,從初期的1.5升渦輪增壓到禁渦輪後的3.5升V10與V12自然進氣動力;巴西永遠的驕傲Ayrton Senna取代了老手Niki Lauda成為Prost的搭檔。

Senna與Prost這個組合為McLaren車隊贏得1988年(Prost)與1989年(Senna)的車隊與車手冠軍,這對搭檔統治了F1賽事,幾乎每場比賽都是他們倆在爭奪一、二名,在競爭白熱化的階段還不惜碰撞對方以取得關鍵的積分,使得彼此的關係降到了冰點,Senna無疑是世界上最快的車手,而Prost的策略與戰術技巧使他扳回了一成,最終Prost轉至Ferrari車隊繼續兩個人的戰爭。

Prost轉戰Ferrari車隊兩年後,又跳槽到當時戰力較強的Williams車隊並在1993年再次取得車手冠軍。

在沒有Prost後的McLaren,Senna依舊與新隊友Gerhard Berger搭配無間,再為車隊奪得1990與1991年的車手(Senna)與車隊冠軍,1992年是Honda與McLaren最後一次合作,McLaren車隊最終以第二名完成賽季,接下來引擎的供應起先由Ford爾後又變成Peugeot,1995年至今則是Mercedes-Benz。

轉戰市售車

早在1968年,Bruce就在倫敦的工作室當中打造一台街道版的賽車〝McLaren M6 GT〞,取自威風賽道的M6底盤作為基礎,輔以5.7升輸出370匹馬力的Ford引擎為動力,雖然當時只有一台原型車被打造出來,但是這個概念卻在1990年的MaLaren F1上發揚光大。

文章出處:http://www.channel-auto.com/ai_73_8085.html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Linkedin weibo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