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常發生意外的T6左彎,方向盤還沒回正時即踩下油門,這種一般常見的錯誤動作,車尾當然是直接拋出...」,這是筆者上個月Huracan於大鵬灣賽車場駕駛訓練報導的一段過程記錄,LPI電子監控平台整合能力確實讓駕駛得到主動式的協助,駕駛犯錯的容許值提高,直接降低因失控而造成的損害,科技帶來了安全與便利性,不過卻容易使人忘了問題根本,如果上次賽道試駕不是駕駛Huracan而是Gallardo,相同的修正動作,能夠把瀕臨失控的車輛動態救回來嗎?這樣的畫面一直在腦海中浮現,不過,提醒別再犯相同的錯誤,這些未來假設可能永遠不會再遇到。
雪地駕駛訓練的重要性
在一般柏油路面上,因為表面擁有較佳的抓地力,可以容許較多的錯誤動作,不過如果在雪地上駕駛,抓地性能可是天壤之別,所有差異都會因此而放大,這樣正是最好的學習環境,就算是許多職業車手,經過整年的賽季後,也會選擇在冬天進行駕駛訓練,藉此修正駕駛技巧,讓練習而來的技術能夠轉換成身體反射動作,畢竟在追求小數點下兩位秒數的賽車世界中,世界一級車手與二線車手就是因此有差別,而此次駕駛高達610匹最大馬力的性能車款,不難想像,只要在雪地路面能控制得住這頭蠻牛,回到柏油路面可是輕而易舉,除了單圈成績可能因此進步,最重要還是為了安全。
此次原廠選擇在日本長野縣女神湖舉辦訓練活動,地理位置相較北歐國家距離台灣可是近很多,從東京搭乘交通車的路程我遇上了降雪,這樣難得的景色或許造成了交通阻塞,路程時間也多了兩倍以上,這卻不減隔日訓練行程的期待感。
原廠攝影師拍攝真的很辛苦,幫他留下工作紀錄照。
10公里/小時
由於訓練場(女神湖)就在飯店旁不到五分鐘車程,雪季以外是非常美麗的湖泊,雪季中則可作為駕駛訓練場地。由於還有回程交通因素,整個行程大約早上八點就開始進行,原廠準備了四輛Huracan與一輛Avantador Roadster,為了讓參與的成員有充足練習時間,一組也只有三個成員,算是非常小班的編制,預計下午三點才會結束行程,因此有著非常充裕的時間練習,指導教練除了負責整個活動規劃的Peter Muller,筆者分組是由日籍拉力車手番場 彬(Akira Bamber)指導,雖然不是所謂日本傳奇拉力車手,在亞洲APRC系列賽事已有不錯的成績,用拉力角度的語言與我們溝通,反而有著不同場地車手的吸收方式。
雪地駕駛更重視進彎慢出彎快的要訣,直線加速行駛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如何控制速度進彎與出彎,是這次訓練的重點基礎,所有學員拋開媒體資歷,一切從頭開始,第一個學習項目便是如何用善用油門控制轉向,電子控制系統一律設定為Corsa模式並關閉循跡防滑,最高車速維持10km/h,沒錯,足下是輛超過600匹最大馬力的性能車款,油門才剛踩下去時速表就已經超速,如果不信邪用20km/h轉彎,就算方向盤打到底,車輛依然只會直線前進,因為所有訓練車只配置雪地胎並非釘胎,過彎時的抓地性能並不高,而雪地胎胎紋設計著重直線行進抓地性,尤其第一關卡設計的彎角近乎迴轉,放慢車速讓輪胎保持抓地力,學習感受輪胎回復抓地力後,藉由油門控制轉向,而這種大動力的輸出則更要求油門細膩度,轉向進彎後會感受車輛開始推頭,這表示輪胎正超過抓力負荷,當恢復抓地性能須立刻大腳油門,藉由油門控制轉向,轉向後又必須適時地收油,才能像甩尾車手一樣華麗的出彎,不然肯定只會原地打轉,第一階段課程就是單純練習這一個動作,很簡單嗎?似乎沒想像中容易,不過抓到訣竅後,好像也沒這麼難。
真圓繞行
學會如何用動力轉向掉頭之後,另一個課程算真圓繞圈,與第一階段的駕駛技巧相同,不過因為車速提高繞圈的幅度也變大,Huracan擁有四輪驅動的優勢,同樣只需要掌握油門與方向盤的控制,繞真圓場地是在我們進行其他練習項目時”推”出來的空間,很不巧的是一半場地有較厚雪堆,另一半則接近冰層,兩種不同的抓地力讓這次訓練難度提高,電子控制模式同樣為Corsa與循跡系統關閉,或許是幾年前曾在東歐學習的拉力課程發揮功效,對於方向盤與輪胎的相對關係掌握更確實,因此遇到不同摩擦係數的表面,可以適時地同時修正油門深淺與,當然,不得不承認Huracan LPI電子監控平台應該還是有發揮隱性作用,而這部分駕駛並不會發現,畢竟這次注意力都放在動態的控制,幾年前筆者第一次在蒙古訓練時駕駛Gallardo 564-4,最多也只有完成半圈的動力滑胎,這次總算完成了兩圈繞圈的目標。
模擬賽道駕駛
經過兩個階段的基礎訓練,已經能夠掌握雪地駕駛的一些技巧,教練團隊在女神湖上規劃了一圈如同賽道的路線,同樣為Corsa模式,不過為了安全起見,TCS改為開啟狀態,直線速度最高可以到達80公里左右,進入彎道後實在沒有太多的時間注意儀表顯示,因為Huracan較低的車身,兩旁的雪堆顯得特別高,而另一輛算是特別來賓身份的Avantador Roadster LP 700,同樣也可下場體驗,身為品牌旗艦超跑,在這樣的跑道中實在顯得無用武之處,直線加速同樣只能到時速80公里左右,因為龐大的車身尺寸,進入彎道壓力更大,雖然不怕碰到雪堆後造成車輛損壞,不過看到其他媒體朋友讓大牛卡在雪堆中的畫面,心裡頭總是感覺毛毛的,只要賽道有車輛受困,救援車輛就需要時間救援,還是遵循慢慢開的概念,換成Huracan之後,較窄的車寬在這條賽道上顯得靈活許多,而且Huracan還多了令人安心的LPI電子監控平台,除了第一圈確認賽道之外輪廓外,其他圈數可是盡全力衝刺,期望藉由較高的車速,學習如何以油門踏板在彎中修正,這裡還有一個不同點,因為較快的的車速,如果在彎中推頭時,除了收油門之外,可以藉由輕含剎車減速,待輪胎恢復抓地力時,反而需要控制油門保持輪胎的驅動力,才能保持在設想的路線中,賽道通過最後一個彎道緩衝區較為寬敞,教練會選在此將TCS關閉,了解TCS開啟與關閉的差別,少了循跡防滑控制系統的幫助,車輛外拋的弧度果然增加不少。
賽道中教練也特別指示多注意動線表面的顏色,雪地駕駛粗略可以分成三個重點,兩旁雪堆其實是鬆軟的,離賽道距離越遠的積雪,會因為沉澱而變得很扎實,儘可能不要衝出賽道,如果動線上有較恢透明的區塊,表示那個區域屬於較貼近冰層,表面沒有太多雪堆作為抓地力媒介,通過時要特別注意隨時的動態變化,如果是灰色很像積水的區域,則必須盡可能避開,除了積水可能造成車輛抓地性能不均之外,很可能下方就是湖泊冰層的破口,雖然活動期間的場地不太可能會有冰層陷落的意外,這卻是雪地駕駛判斷行進路線的基礎觀念。
輪胎上有L字樣才是專為Lamborghini開發的輪胎,建議Lamborghini車主在更換輪胎時,也能夠選擇專用輪胎。
如果您是車主
這類駕駛訓練課程因為有原廠補助,單單參加花費肯定物超所值,因此許多車主都會直接預約明年度的課程,如果您也是車主或是準車主,近幾年將會持續在亞洲舉辦這類課程,或許今年已經結束,趕快預約明年度的課程,除了能到國外旅遊,學習正確的駕駛觀念,也能更安全的駕馭這些名貴的跑車。
再度從Peter手上接獲訓練證書,也進一步了解Huracan在corsa模式下的動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