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車款與超過450匹最大馬力的組合,泰半會讓人聯想到踩下油門時,紮實且厚重的運作聲浪,從聽覺感受以及手中方向盤傳遞而來的震動,性能正一點一滴的鼓催著腎上腺素,尤其補下油門時隨之而來的力量,更有著難以抵抗的吸引力,不過,往往賁張性能也伴隨著壓力,並不適合日長駕馭;但在試駕過新世代M3與M4之後,卻發現車系首次採用的3.0升、直列6缸雙渦輪增壓動力心臟,搭配7速M 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M3與M4相當好上手,與往昔對性能車款帶有硬脾性的印象不盡相同,擔任此次葡萄牙試駕賽道教練的Claudiu David也表示,這是一輛適合日常使用的座駕。
3.0升直6雙渦輪增壓引擎,厚實且飽足
這代表了BMW讓M3與M4捨棄了性能?M3與M4只是一種用來對人吹噓的名詞?或許不若競爭對手最大馬力都已經上看500匹,但這具3.0升直列6缸渦輪增壓引擎,仍具備了431匹的最大馬力,最大扭力值則高達了56.1公斤米,在7速M 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輔佐之下,只要4.1秒就能完成靜止到時速100公里的加速,在高速公路以及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賽道中,M3與M4的性能魅力,一舉征服每個人的熱血渴望。

原廠為臺灣媒體安排第一天的試駕行程,就是前往賽道感受M3與M4在性能、競技化的實力,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賽道位處的Portimão,距離Faro約莫70公里以西,前往賽道集結的路上,剛好得以感受M3與M4在高速巡弋時的穩定性。從數據上來看,M3與M4所搭載的3.0升直6雙渦輪增壓引擎,數據其實稱不上出色驚人,但也正如負責M3與M4開發的工程師們所表示,重點不在於動力數據大小,而是如何呈現以及操控之均衡性。捨棄前代M3 (E92)採用V8動力的配置,回歸往昔M3傳統的直6引擎,目標就是為了輕量化,以強化操控的均衡全面。

從閘道接上高速公路時,直接大腳油門衝刺,在D檔模式下的變速系統,並沒有主動降檔以強化扭力輸出,但卻是以頗為線性的方式來供輸扭力,引擎轉速從2,000轉以後,腳下油門深淺都會直接反應在車速上,扭力好球帶一直延續到5,500轉,最大馬力則從5,500轉開始銜接,一直到7,300轉為止。單講數據很可能難以消化,換成實際駕馭感受,就是D檔模式下,輕踩油門檔位會非常快速的向上攀升,力求順暢與節能,但大腳油門下的M3與M4,旋即從車尾傳來一陣喧嘩,稍一遲疑後即向前衝刺。

撥動左側的換檔撥片,將檔位從7檔降至5檔,此時變速系統會切換成手排模式,轉速也快速拉高,同時車尾再次傳來磅礡聲響,引擎轉速約莫在4,000轉上下,腳下油門反饋可以用紮實來形容,如果將油門反應設定在Sport Plus模式下,油門反應則會更趨敏感,即便在時速150公里狀態下,也能夠輕鬆且迅速的向上拉抬速度,力道傳輸相當厚實。對比現行車壇小排量榨出大動力的潮流,3.0升直6雙渦輪增壓的動力系統,仍保有厚實的輸出表現,如同男高音擁有的渾厚音色,而非是以假音來取代的單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M3與M4雖然原廠在打造底盤時,導入許多源自賽事的技術及經驗,加上性能初衷的本格定位,懸吊系統卻絲毫不顯死硬,在幅員遼闊的高速公路奔馳,高速之下行經許多顛簸路面,M3與M4都透過柔韌表現來征服,沒有過多不必要的碎震,同時也不會感到死硬或如同乘船般持續晃動,當下懸吊系統還是採用Sport設定模式,M3及M4的底盤表現,可說是相當漂亮且舒適的設定。
操控更為靈活直覺
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賽道總長為4,684公尺,直線道近1公里長 (969公尺),總計16個彎道中右彎佔9個,賽道平面突看起來似乎難度不高,但實際上這條賽道擁有極大的高低落差,在7號彎以及10號彎處,駕駛人都能體驗到落差的困難,也因為坡度影響,包含了4號彎、7號與8號彎,以及10號彎等處,對駕駛人來說都是盲彎,幾個下坡彎道的坡度之陡,讓人有如置身雲霄飛車般。

一如往昔BMW海外試駕活動,賽道的長直線路段依舊不開放,每一趟都要駛經Pit Lane,由工作人員進行車輛放行動作,用以減少與前車追進的狀況;首先駕駛的對象是M4,在教練車引領之下完成了兩圈暖身之後,對這條賽道雖有初略認知卻還是不夠熟悉,因此第一趟「單飛」,仍維持油門、懸吊與方向盤在Sport的模式。在Sport模式下的M4,動力系統的反應算是相當直接且快速,不過因為循跡系統未關閉的因素,幾個大角度彎道經過彎頂點後大腳油門,動力卻稍稍遲滯一下才開始釋出,需要減速更多,讓車身更順暢的滑進彎道,動力才能夠順暢迅速的傳遞。
第二圈時按下位於排檔座左側的循跡系統按鈕,儀表正中央顯示出黃色的MDM字樣,同時也出現循跡系統off的圖示,此時系統會給予駕駛人更大的自由空間,車尾擺動也更趨靈活,保持60公里時速離開Pit Lane之後,全油門朝賽道左側衝刺,面對略帶上坡的第一彎道,僅需稍收油門、維持在2檔5,000轉上下、動力最飽足的區間切進彎頂點,然後再次全油門,轉速一到紅線區隨即換上三檔,背部可以感受到車尾傳來的一陣催促,讓M4毫不遲疑的向前奔馳。

角度較大的第3彎道,同樣將檔位退至2檔,刻意扯動方向盤並稍稍加深油門深度,這時M4不再限制動力輸出,但車尾卻開始靈活擺動往反方向滑出,這時候的操駕感受相當有趣,M4底盤給予駕駛人的感受,可以用靈活且滑溜來形容,後輪往反方向滑動的感覺卻也相當清晰易於掌握,駕駛人清楚能知道車輛究竟是以何種姿勢呈獻,不過,在未全面了解賽道的狀態下,華麗地滑胎過彎應該不是個明智選擇。


稍稍收束油門深度並反向修正車頭角度,M4相當精準的回覆需求,BMW這次在打造新一代M4與M4時,導入了許多源自賽事經驗的輕量化設計,包含引擎室內配設有碳纖維拉桿,傳動軸也以碳纖維材質打造,減輕重量也更迅速地將動力傳遞,底盤結構也額外增加拉桿來強化剛性,就連後懸吊系統結構與車身相連的鎖點,也採用了競技化的設定,這些都是新一代M4強化操控精準性的用心所在;此外,BMW還為M3與M4搭載了源自於賽車運動,間接式的冷卻系統,可讓組件保持在最佳溫度範圍,同樣都是競技性能本色的證明。
車重僅差23公斤,4門M3同樣精彩
完成3圈M4的「單飛」駕駛後,立即換成4門房車設定的M3,由於在駕駛M4時已經由教練帶領繞行過賽道,因此駕駛M3時就直接由工作人員放行,同樣將系統切換至MDM模式,無論是全油門加速、或者是在彎道中的車尾擺動,煞車時所感受的制動力道,坦白說,一開始甚至會忘了M3其實是一輛4門房車,而不是雙門轎跑的M4。根據原廠資料顯示,M3與M4之間除了造型不同外,動力系統如出一轍,車重則僅僅相差23公斤之譜,也難怪容易會有相差無幾的感受,真要說兩者在動態之間的差異,大概就是車尾在彎道中的表現,M4比M3更為靈活些許,不過,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大,可說是僅在伯仲之間。

從高速道路上的奔馳,乃至於賽道上的狂野舞姿,新一代的M3與M4,最讓人驚豔的,當屬無論是在市區道路還是賽道上,M3與M4的表現都相當合宜,尤其在一般道路上的駕駛,並不若往昔給駕駛人較大的壓迫感,輕易即可上手駕馭,在性能表現部份也相當均衡出色,最重要的,是給予駕駛人的支援與自由度都相當高。
要3還是4?迷人而難以抉擇
接下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只能買一輛,那麼要選擇4門房車的M3,還是造型動感且傳承經典的M4呢?擁有較多空間與日常實用價值的M3,會是個人覺得最恰當的選擇,但看著M4的性感身影,這個決定似乎又不是那麼肯定了!
文章出處:http://roadtest.u-car.com.tw/23272.html